贡舶是什么意思
1、贡舶是中国明初海外诸国贡使所乘的船舶,引申为明清时代官府的对外贸易。以下是关于贡舶的详细解释:基本含义:贡舶最初是指中国明初时期,海外各国派遣到中国进行朝贡的使节所乘坐的船舶。贸易功能:除了携带贡品外,贡舶还准许附带商货进行贸易。这实际上成为明清时代官府对外贸易的一种形式。
2、贡舶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贸易和朝贡的重要交通工具,它不仅承载了物质的交换,也传递了文化的交流。在明代,倭奴常常借助贡舶进行贸易活动,有时也会通过商舶来华。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也会使用寇舶,这种船通常由贫穷的水手驾驶,航行于海上。贡舶在古代朝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本指明初海外诸国贡使所乘的船舶_引申为明清时代官府的对外贸易。犹贡船。明张瀚《松窗梦语·东倭纪》:“_倭奴_贪中国贸易之利,或附贡舶,又或因商舶,其在寇舶,率皆贫穷。”徐珂《清稗类钞·朝贡·琉球四年入贡》:“又琉球不产药材,赖贡舶载回应用。”引证解释⒈犹贡船。
4、停泊。贡舶[gòng bó]又名市舶。本指明初海外诸国贡使所乘的船舶。引申为明清时代官府的对外贸易。木舶[mù bó]古代的一种商船。轮舶[lún bó]轮船。
海南南舶航海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其船各系富家主造,其驾船之人名曰后生,各系主者厚养壮大,每船各五十人,南至琼州载白藤、摈榔等货,东至潮州载盐,皆得十倍之利”。
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 据史料记载,咸平三年,中国GDP总量为26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7%,位居世界第一,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同时从事船舶组装、维修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对民用(客运、货运)、军用船舶的需要的企业。
上海海关历史沿革
1、上海海关学院,作为海关总署唯一直属的普通双非高校,以海关类专业为特色,吸引了众多考生的目光。这所学校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历史沿革与专业方向,从最初的海关干部培训学校,到后来的上海海关专科学校,再到2007年的升本与更名,每一步都体现了其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2、上海海关学院由原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升格而来,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是全国唯一一所系统设置海关类课程和专业的本科院校。 中国海关高等教育已有近百年历史,1908年清政府在北京建立税务学堂(后更名为税务专门学校,并迁址上海),该学堂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海关高等专业教育的学校之一。
3、历史沿革 1865年9月,由两江总督李鸿章禀报朝廷,成立江南制造局。在其奏折中说:“正名办物,以绝洋人觊觎”。至于唐国华一案,“既情有可愿,报效军需赎罪,亦有成案可援。”李鸿章另咨总理衙门缓颊,苏淞太道丁日昌为第一任总办。
市舶司元代
1、南宋灭亡之际,蒲寿庚出城降元,避免泉州城受战火波及,延续并发展宋代的繁荣。至元十四年设立市舶司,招集舶商,至元二十一年在泉州港开展官本船贸易。当时全国共有七处市舶司,唯独泉州在正常抽分外多征三十分之一税款,显示其贸易利润巨大。元代的泉州港万商云集,对外贸易继续扩大。
2、增加财政收人,官方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管理制度,主要有市舶制度,朝贡制度以及官方参与海外贸易的官本船制度。元政府试图通过这些制度的颁布实施,将海外贸易纳入其封建统治轨道。 市舶制度是元代官方管理海外贸易的基本制度。是对店、来以来市舶管理体制的继承和完善。市舶制度的执行机构是市舶司。
3、世纪末,日本施行海禁政策。但日本商人锐意搜求中国货物,违禁前往元朝的浙江、福建一带经商。元政府则通过庆元(今宁波)、泉州市舶司收税来接待日本商人。这些商人多是流劫日本西部沿海的武装商人。他们“尝驾小舟流劫土佐、丰后海洋间,隐泊野岛,窥视商船劫掠之”,并“勾引本夷为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