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执法船舶管理(内河执法船舶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24-12-20阅读次数: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对船舶做了哪些规定

第十六条 船舶在内河航行时,上行船舶应当沿缓流或者航路一侧航行,下行船舶应当沿主流或者航路中间航行;在潮流河段、湖泊、水库、平流区域,应当尽可能沿本船右舷一侧航路航行。

第九十二条 军事船舶在内河通航水域航行,应当遵守内河航行、避让和信号显示规则。军事船舶的检验、登记和船员的考试、发证等管理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对于规定需有污染损害责任保险的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需持有相关保险文书和财务保证,随船携带副本以备查验。第十三条,严禁伪造或买卖船舶证书、登记证书或船员证件,以确保交通安全管理的公正和有效性。

第九条规定,船员必须接受水上交通安全专业培训,并根据需要进行特殊培训,通过海事管理机构的考试并取得相应的适任证书或证件,才能担任相应职务。无证船员不得上岗。第十条强调了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或经营人对安全管理的责任,要求建立和维护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船员的适任资格,禁止使用无证船员。

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实行船舶所有人、经营人负责制。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应当加强对船舶和船员的管理,确保船舶适航、船员适任,保障内河交通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实施管理,并可委托其设置的航运管理机构负责有关具体工作。海事管理机构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对内河运输船舶检验、交通安全及防止污染水域实行监督管理。

2、近期,我国颁布了《内河过闸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GB38030-2019),该国家标准由我国部门起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定。此标准对长江、京杭运河、淮河、西江、珠江等主要水系的过闸运输船舶的总长和总宽进行了强制性规定。

3、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渡船不按照核定的标准载客、载货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对渡船运营人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可以对责任船员给予暂扣渡船船员证书六个月以上直至吊销渡船船员证书的处罚,并对超载运输的渡船强制卸载。

4、从公告发布之日起,内河运输船舶的新建和建造标准将依据《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进行。所有新开工建造的内河船舶都必须符合这套体系的要求。在此之前的船型标准与本公告冲突的,将按照本公告执行,以确保船舶设计和运营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5、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河流、渠化河流、湖泊、水库、运河和渠道等通航内河船舶的航道、船闸和过河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和通航论证。升船机的规划和设计可参照执行。

6、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旨在按照国家指导意见,从安全、效率、环保和先进性四个方面构建现代化船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发布单位为交通部,发布文号为交通部令2005年第11号,发布日期为2005年8月20日,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该规定旨在规范船舶在内河水域的污染管理,保护和改善内河水域环境质量。它属于国家法律法规范畴,来源于交通部。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保护内河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水域环境,适用本规定。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对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保护内河水域的环境及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第四十六条第(一)项,若船舶未按规定详细记录油类作业、散装有毒液体物质作业及垃圾收集与处理的情况,将被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以3000元至1万元的罚款。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本省内河水域环境,防治船舶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省内河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拆解、装卸等与内河水域环境有关作业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提高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水平,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定。